1.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A. 对 B. 错
2. CO 中毒不属于煤矿常见职业病。
A. 对 B. 错
3. 搬运伤员时要做到轻、快、稳。
A. 对 B. 错
4.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法,加压包扎法,加垫屈肢法, 止血带法。其中止血带法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的止血。
A. 对 B. 错
5. 处理高瓦斯工作面冒顶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恢复生产, 其次是抢救遇险人员。
A. 对 B. 错
6. 处理高瓦斯工作面冒顶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恢复生产, 其次是抢救遇险人员。
A. 对 B. 错
7. 当煤矿井下发生大面积的垮落、冒顶事故,现场人员被 堵在独头巷道或工作面时, 被堵人员应赶快往外扒通出口。
A. 对 B. 错
8. 当直接灭火无效或不可能时,应封闭火区,而且要先堵 回风,后堵进风。
A. 对 B. 错
9. 对伤员搬运的“三先三后”原则是:对窒息伤员要先复 苏;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
A. 对 B. 错
10. 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救到新 鲜风流中,并安臵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方。
A. 对 B. 错
11. 危险源是控制事故隐患的安全措施的失效。
A. 对 B. 错
12.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A. 对 B. 错
13.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14.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A. 对 B. 错
15.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16.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A. 对 B. 错
17.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18.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A. 对 B. 错
19.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A. 对 B. 错
20.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 对 B. 错
21. 对于出血的工伤,必须( )。
A. 先止血,后搬运 B. 止血和搬运同时进行 C. 先搬运、后止血 D. 边运边救护
22. 对( )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站起、坐立和行走。
A. 脊柱 B. 腹部 C. 头部 D. 大腿
23. ( )损伤的伤员,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A. 面部 B. 脊柱 C. 头部 D. 大腿
24. 对触电后停止呼吸人员,应立即采用( )进行抢救。
A. 人工呼吸法 B. 清洗法 C. 心脏按压法 D. 运送医院
25. 对脊椎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应采用( )搬运。
A. 单人肩负法 B. 两个人一人抬头,一 人抱脚的方法 C. 硬板担架 D. 背行
26.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首要任务是( )。
A. 及时控制事故扩散 B. 抢救遇险人员 C. 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 D. 向集团汇报
27. 现场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 ) 。
A. 威胁人员安全的现场危险迫在眼前 B. 出现微弱自主呼吸 C. 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D. 由医师或其他人员接手并开始急救 E. 医师已判断病人死亡
28. 烧伤的急救原则是( )。
A. 消除致病原因 B. 使创面不受污染 C. 防止进一步损伤 D. 用水冲洗 E. 大量使用抗生素
29. 人工呼吸包括( )方式。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口对鼻人工呼吸 C. 侧卧对压法 D. 仰卧压胸法 E. 俯卧压背法
30. 以下关于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切断毒源和脱离中毒现场,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好, 空气新鲜处 B. 保暖,避免活动和紧张 C. 解开衣领,通畅呼吸道, 用简易方法给氧 D.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E. 体表或眼遭刺激必、 腐蚀性化学物污染时, 应立即脱支衣服, 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