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险源是控制事故隐患的安全措施的失效。
A. 对 B. 错
2.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A. 对 B. 错
3.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4.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A. 对 B. 错
5.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6.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A. 对 B. 错
7.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A. 对 B. 错
8.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A. 对 B. 错
9.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A. 对 B. 错
10.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 对 B. 错
11.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A. 对 B. 错
12. CO 中毒不属于煤矿常见职业病。
A. 对 B. 错
13. 搬运伤员时要做到轻、快、稳。
A. 对 B. 错
14.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法,加压包扎法,加垫屈肢法, 止血带法。其中止血带法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的止血。
A. 对 B. 错
15. 处理高瓦斯工作面冒顶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恢复生产, 其次是抢救遇险人员。
A. 对 B. 错
16. 处理高瓦斯工作面冒顶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恢复生产, 其次是抢救遇险人员。
A. 对 B. 错
17. 当煤矿井下发生大面积的垮落、冒顶事故,现场人员被 堵在独头巷道或工作面时, 被堵人员应赶快往外扒通出口。
A. 对 B. 错
18. 当直接灭火无效或不可能时,应封闭火区,而且要先堵 回风,后堵进风。
A. 对 B. 错
19. 对伤员搬运的“三先三后”原则是:对窒息伤员要先复 苏;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
A. 对 B. 错
20. 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救到新 鲜风流中,并安臵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方。
A. 对 B. 错
21. 骨折现场急救正确的是( ) 。
A. 骨折都应初步复位后再临时固定 B. 对骨端外露者应先复位后固定 C. 一般应将骨折肢体在原位固定 D. 背行
22.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 )电源或用绝缘材料将 带电体与触电者分离开。
A. 闭合 B. 切断 C. 开关 D. 拔起
23. 对 SO2、NO2中毒者只能进行( )人工呼吸。
A. 口对口 B. 仰卧压胸 C. 俯卧压背 D. 按压
24. 发现井下人体触电时,要组织抢救,使触电者( ) , 迅速清除口腔或鼻内的痰涕等分泌物。
A. 侧卧 B. 半坐 C. 平卧 D. 站立
25. 井下( )中毒的特征是:开始无感觉,经过 6小时 或更长时间才能出现中毒症状。
A. H 2S B. SO 2 C. NO 2 D. CO2
26. ( )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
A. 请医生急救 B. 送往医院 C. 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D. 电话求救
27. 事故抢救一般有以下基本措施:( )。
A. 成立抢险指挥部 B. 制定严密的抢救方案 C. 实施抢救方案 D. 善后处理
28. 正确使用自救器的方法是( )。
A. 打开外壳,拉开封口 B. 夹好鼻夹,含住口具,咬住牙垫 C. 取下矿工帽,把头带套在顶上 D. 向安全地点奔跑
29. 用水灭火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灭火人员站在上风侧 B. 灭火人员站在下风侧 C. 先将水冲向火点边缘 D. 先将水冲向火点中心
30. 火场烧伤处理应如何消除皮肤受热( )。
A. 用清水或自来水充分泠却烧伤部位 B.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 布等包裹伤面 C. 伤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紧急处理后可使用抗生药物, 预防感染 D. 伤员发生休克时,可用针刺或使用止痛药止痛;对呼吸道烧 伤者,注意蔬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