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E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总数()民族数量。
A多于
B少于
C等于
D略少于
2.我国长期形成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适宜实行()
A联邦制
B民族自决
C民族区域自治
D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是指()
A一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B多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C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D两个以上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方依法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4.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只能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行使自治权的()
A主体B内容C客体D形式
5.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金融支持的首要目标是()。
A扶贫脱困B低息贷款
C减免税收D实行财政转移支付
6.为了更好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以()为依据,以为()骨干,以()配套,以()表现形式。
A《宪法》、自治条例、《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法规
B《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法规、自治条例
D《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条例、国家其他法规、规章制度
7.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人口密度为()
A每平方公里118人
B每平方公里108人
C每平方公里98人
D每平方公里136人
8.民族同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两种形式,即()
A直接同化和间接同化
B国内同化和国际同化
C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
D内部同化和外部同化
9.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虽然要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但也不能忽视()。
A各民族的具体利益
B民族之间的利益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互相帮助
10.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应当优先重点发展()
A初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民族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民族语言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在于()
A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同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B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C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差别长期存在的表现和反映
D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E民族语言文字是衡量民族先进与否的标志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
A保证了国家权力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支持
B保证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C解决了人民检察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有利于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3.正确处理隶属于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与当地民族自治机关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应当做到()
A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工作人员时,优先招收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员。
B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C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规章。
D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
E非经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同意,不得改变民族自治地方所属企业的隶属关系。
4.所以说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因为()
A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D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E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5.各民族都有享平等的权利,包括()等方面。
A政治权利平等
B发展权利的平等
C社会生活权利平等
D特权的平等
三、判断题(错的请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中不存在一个民族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情况。
2.在民族自治地方只保障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自治权利。
3.因为民族自治地方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国家在那里投资办厂,民族自治地方应无条件支持。
4.1979年中国政府确认了基诺族,从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没正式确认并公布。
5.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存在着哪些现实的差距?
2.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双重职能。
4.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有那些规定。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谈谈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
2.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