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B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西方,“民族”最早见于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这部著作。
A《伊里亚特》
B《奥德赛》
C《格萨尔》
D《玛纳斯》
2.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赋予了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提出了()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互相帮助
3.解决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B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D国家援助
4.()是对鄂伦春族住所的名称。
A蒙古包
B牦帐房
C竹楼
D仙人柱
5.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5月1日
B1948年5月1日
C1949年5月1日
D1947年6月1日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依法行使上一级地方政权机关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利的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B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依法行使同级地方政权机关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利的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C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享有特别行政区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利的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享有经济特区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利的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国家的一级政府
B国家的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自治地方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8.上级国家机关在领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法定职责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要随着()适时予以调整。
A与时具进新型民族关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
C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变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9.198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对开展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扶贫工作做出()个方面的专门规定。
A五B六C七D十
10.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古岩画宝库”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结晶。
A敦煌壁画
B阴山岩画
C云岗石窟
D龙门石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民族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共同的血缘
B具有共同的语言
C具有共同的地域
D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E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和根本
B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C它是实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它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国防的需要
E它为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经验
3.《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以下法律地位和特征()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
C是一部全国性的普通法律
D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部门的核心法律。
E是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法律化
4.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保障机制包括()
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监督保障D帮助保障
5.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执行最关键是()。
A中央国家机关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家民委
三、判断题(错的请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20分)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凡是操同一语言的人们都必定是一个民族。
2.民族教育指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开展的教育。
3.《民族区域自治法》是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内部的特殊法律。
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等于一般地区。
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公法,基本上包括民事经济责任,它规定了行政职务责任和行政管理责任。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制约民族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我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结构体系是什么?
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税金融方面的自治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具体含义?
2、结合本章学习内容,谈谈怎样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