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
2.“社会”构成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是( )。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
3.狭义的农业是指( )。
A.农田种植B.农村特种种植C.水产养殖D.畜牧
4.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看,被认为是农村社会主要形式的是( )。
A.地级市以下B.县以下C.乡镇D.行政村和自然村
5.农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农村居民B.农村社会成员C.农民D.乡镇企业工人
6.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
7.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施教者是( )。
A.学校B.家庭C.同辈群体D.大众媒介
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 )。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丛
9.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几种角色,而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
10.一个人不能有效地扮演某种角色而被迫退出此角色的现象称为( )。
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
11.一个人在承担复式角色的情况下,由于能力与时间有限,不能扮演好角色的现象称为( )。
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 )。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一定的区域D.设施设备E.文化
2.文化的特征包括( )。
A.人类共同活动的产物B.共享性C.相对稳定性D.发展变化的E.多样性
3.文化的功能包括( )。
A.行为导向B.行动整合C.文明传承D.维持秩序E.社会传续
4.农村社会的特点包括( )。
A.具有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和家庭B.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C.具有地域性的社会生活方式D.与农相关的乡土文化E.优美的生活环境
5.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包括( )。
A.以农为主B.兼业化C.科技化D.国际化E.流动化
6.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B.学习谋生技能C.学习社会规范D.培养社会角色E.确定人生目标
7.儿童—青少年社会化施教者包括( )。
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社会环境E.邻居
8.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包括( )。
A.战争B.竞争C.冲突D.合作E.调适
9.角色扮演中的困境包括( )。
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C.角色失败D.角色冲突E.角色放弃
10.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的基本特点包括( )。
A.重伦理B.重信用C.顾面子D.讲人情E.看长远
三、基本概念
1.社会
2.文化
3.农村社会
4.农村社会成员
5.人的社会化
6.心理上的断乳
7.代沟
8.继续社会化
9.社会交往
10.社会角色
11.角色冲突
四、问答题
1.试述农村社会的特点。
2.试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3.试述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试述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6.简述符号互动论对于情境在社会互动中作用的看法。
7.简述角色扮演可能遇到的困境。
8.简述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的基本特点。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