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测试1
1、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中的明挖方法不包括( )。
A : 盖挖法 B : 沉埋法 C : 地下连续墙法 D : 盾构法
2、地下工程的种类非常的多,按照它隧道所处位置来划分可分为( )。
A : 山岭地下工程 B : 水底地下工程 C : 城市地下工程 D : 仓储地下工程 E : 市政地下工程
3、地下工程的种类非常的多,按照它工程的功能来划分可分为( )。
A : 工业地下工程 B : 交通地下工程 C : 民用地下工程 D : 仓储地下工程 E : 市政地下工程
4、地下工程是在地球表面以下的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而成的空间。
A : 对 B : 错
5、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式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条形洞室。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2
1、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 )处、( )米。
A : 7384、8642.3 B : 7384、7522.6 C : 11359、9605.6 D : 11359、8762.8
2、( )时期是我国建成铁路隧道总延长最多、隧道平均长度最长的时期。
A : 20世纪90年代 B : 20世纪8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60年代
3、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隧道有( )。
A : 沙木拉打隧道 B : 关村坝隧道 C : 大瑶山隧道 D : 秦岭隧道 E : 太行山隧道
4、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隧道为兴安岭隧道。
A : 对 B : 错
5、八达岭隧道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3
1、围岩约为( )倍的隧道直径。
A : 1-3 B : 3-5 C : 6-10 D : 11-13
2、( )是地下结构荷载的主要来源。
A : 地层 B : 围岩 C : 围岩压力 D : 地下水压力
3、要研究围岩的稳定性,需要研究( )。
A : 围岩破坏或稳定的规律 B :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C : 标志围岩稳定性的指标和判断准则 D : 分析围岩稳定性的方法 E : 为围岩稳定而必须采取的工程措施
4、在地下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不是承载结构,而是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
A : 对 B : 错
5、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研究围岩的稳定性。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4
1、当地下结构的埋置深度足够大时,由于地层的成拱效应,结构所承受的围岩竖向压力总是( )其上覆地层的自重压力。
A : 大于 B : 小于 C : 等于 D :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B
2、计算围岩压力的方法有( )。
A : 荷载—结构模型 B : 地层—结构模型 C : V结构模型 D : 有限单元法 E : 有限差分法
正确答案: A B
3、主动围岩压力表现为( )。
A : 形变压力 B : 压缩压力 C : 拉伸压力 D : 松动压力 E : 缓冲压力
随堂测试5
1、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不包括( )。
A : 容许应力法 B : 破损阶段法 C : 极限状态法 D : 地层结构法
2、地下结构设计方法的设计目的有( )。
A : 适用 B : 安全 C : 经济 D : 耐久 E : 环保
3、地下结构设计方法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
A : 选择结构的轴线形状 B : 内轮廓尺寸 C : 结构尺寸 D : 材料 E : 构造
随堂测试6
1、浅埋暗挖法的施工方法不包括( )。
A : 台阶法 B : 中隔壁法 C : 交叉导入法 D : 双侧壁导坑法
2、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十二字原则是( )。
A : 少扰动 B : 早喷锚 C : 紧封闭 D : 强支护 E : 勤量测
3、城市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应执行的原则( )。
A : 管超前 B : 严注浆 C : 短开挖 D : 强支护 E : 早封闭、勤量测
随堂测试7
1、地下连续墙现浇墙后为( )。
A : 大于40cm B : 大于50cm C : 大于60cm D : 大于70cm
2、地下连续墙按照填筑的材料分类可分为( )。
A : 土质墙 B : 混凝土墙 C : 钢筋混凝土墙 D : 组合墙 E : 砖砌墙
3、地下连续墙的优点有( )。
A : 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 : 墙体刚度大 C : 墙体刚度小 D : 整体性好 E : 结构变形小
随堂测试8
1、泥浆在成槽过程中不包括( )作用。
A : 护壁作用 B : 携碴作用 C : 冷却作用 D : 累积作用
2、槽壁的稳定性取决于( )。
A :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B : 地下水位高低 C : 泥浆质量 D : 单元槽段的长度 E : 温度
3、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 )以下内容。
A : 工程规模和特点 B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条件的说明 C : 挖掘机械等施工设备的选择 D : 导墙设计 E : 单元槽段划分及其施工顺序
随堂测试9
1、接头管直径一般比墙厚小( )mm。
A : 30 B : 40 C : 50 D : 60
2、防止槽壁塌方的措施不包括( )。
A : 缩小单元槽段长度 B : 改善泥浆质量,根据土质选择泥浆配合比,保证泥浆在安全液位以上 C : 注意温度的变化 D : 减少地面荷载,防止附近的车辆和机械对地层产生振动等
3、导墙的作用有( )。
A : 作为挡土墙 B : 作为测量的基准 C : 作为重物的支承 D : 用来存储泥浆 E : 导墙防止泥浆漏失
随堂测试10
1、刀盘开口率通常控制在( )。
A : 20%~45% B : 20%~55% C : 20%~65% D : 20%~75%
2、切削刀盘有( )形式。
A : 花板型 B : 辐条型 C : 长方形 D : 正方形 E : 砾石破碎型
3、盾构机中的支承环由( )组成。
A : 内周装千斤顶 B : 刀盘驱动装置 C : 排土装置 D : 设置管片拼装机 E : 同步压浆管
随堂测试11
1、地下工程防排水系统不包括( )。
A : 全包式防水系统 B : 半包式防排水系统 C : 控制排水型全包式防排水系统 D : 曲线式防水系统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 )。
A : 防、排、截、堵相结合 B : 刚柔相济 C : 因地制宜 D : 综合治理 E : 相互适应
3、地下水对隧道结构有( )危害。
A : 增大隧道的施工难度 B : 降低施工质量 C : 降低隧道结构的耐久性 D : 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功能 E : 恶化隧道的运营条件,诱发交通事故,危及行车安全
随堂测试12
1、下列( )不是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A : 安全可靠 B : 经济合理 C : 方便施工 D : 简单施工
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内容有( )。
A : 支护体系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 B : 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和变形计算 C : 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 D : 降水、止水帷幕设计及围护墙抗渗设计 E : 开挖与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
3、放坡开挖的开挖条件有( )。
A : 基坑不太深 B : 足够的放坡空间 C : 基坑深度较大 D : 放坡空间小 E : 垂直开挖
4、勘探点间距视地层而定,可在25~30 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查明分布规律。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13
1、土钉墙支护适用于软土浅基坑,深度不超过( )m。
A : 2 B : 3 C : 4 D : 5
2、墙体和支撑材料型式及布置方式选择依据有( )。
A : 规范规程 B :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C : 工程环境条件 D : 主体工程设计资料 E : 场地施工条件和地区工程经验
3、挡土墙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 )。
A :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B : 柱列式钻孔灌注桩 C : 钢板桩 D : 钢筋混凝土板桩 E : 土层锚杆
随堂测试14
1、基坑开挖应防止对基础持力层的扰动。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入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人工)~( )cm(机械)一层土不开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以防止持力层土体被阳光曝晒或雨水浸泡。
A : 10-15 B : 10-20 C : 15-30 D : 20-30
2、由于支撑(拉锚)是和基坑土方开挖同时进行的,因此施工时必须同时考虑( )。
A : 土层开挖和支撑的施工顺序 B : 基坑的稳定性 C : 地质条件 D : 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E : 安全特点
3、基坑土方开挖方案选择,主要受以下( )因素影响。
A : 地质情况 B : 当地气候 C : 周围环境 D : 施工条件 E : 安全因素
随堂测试15
1、盆式开挖多用于( )支撑下的开挖。
A : 较稀疏 B : 非常稀疏 C : 较密 D : 极密
2、中心岛式开挖宜用于( )。
A : 小型基坑 B : 中型基坑 C : 大型基坑 D : 超大型基坑
3、中心岛式开挖需要注意( )。
A : 挖土机挖土时严禁碰撞工程桩、支撑、立柱和降水的井点管 B : 分层挖土时,层高不宜过大 C : 同一基坑内当深浅不同时,土方开挖宜先从深基坑处开始 D : 条件允许可待浅基坑处底板浇筑后,再挖基坑较深处的土方 E : 如基坑底部有局部加深的电梯井、水池等,如深度较大宜先对其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
随堂测试16
1、( )是由于施工抢进度,超量挖土,支撑架设跟不上,或者由于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抱侥幸心理,少加支撑,致使围护体系应力过大而折断。
A : 墙体折断破坏 B : 整体失稳破坏 C : 基坑隆起破坏 D : 支撑体系失稳破坏
2、基坑支护体系破坏模式有( )。
A : 墙体折断破坏 B : 整体失稳破坏 C : 基坑隆起破坏 D : 踢脚失稳破坏 E : 管涌破坏
3、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一般包括( )。
A : 土压力 B : 水压力 C : 墙后地面荷载引起的附加荷载 D : 静压力 E : 动压力
随堂测试17
1、多层次监测原则考虑分别在( )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A : 地表 B : 临近建筑物 C : 地下管线上布点 D : 地上
2、监控量测设计原则有( )。
A : 可靠性原则 B : 多层次监测原则 C : 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 D : 方便实用原则 E : 经济合理原则
3、监控的目的一般包括( )。
A : 解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动态变化情况 B : 为修改工程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C : 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D :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E :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随堂测试18
1、通常用( )来测量围岩内部的位移。
A : 位移计 B : 收敛计 C : 地量测计 D : 钢筋计
2、下列( )仪器不是测量隧道周边的相对位移。
A : 水准仪 B : 收敛计 C : 分层沉降仪 D : 混凝土强度回弹仪 E : 光纤传感器
3、通常情况下,下列( )仪器不是测量拱顶的下层。
A : 水准仪 B : 分层沉降仪 C : 电阻式应变计 D : 渗压计 E : 遥感自动光学扫描仪
4、混凝土强度回弹仪的冲击能量为3.207NM。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19
1、地表变形影响最大的是隧道( ),随着距离隧道中心的距离增加到1倍洞径后,地表沉降量迅速减小。
A : 正上方 B : 正下方 C : 正前方 D : 正后方
2、净空收敛用收敛计,测点布置原则是与拱顶点同一断面。布置( )条净空收敛量测测线。
A : 4 B : 5 C : 6 D : 7
3、核心土锚杆轴力普遍较小,最大拉力( )KN,最大压力( )KN。
A : 1.0 B : 2.0 C : 3.0 D : -0.2 E : -0.3
4、初支土压力中,初支背后土压力分布极不均匀,规律性很差,而且压力值普遍偏小。
A : 对 B : 错
5、导洞拱顶沉降量持续增大,左导洞拱顶累计沉降达30mm,右导洞拱顶沉降达50mm。
A : 对 B : 错
随堂测试20
1、( )是地下工程头等大事。
A : 研究围岩稳定性并使其稳定 B : 经济合理 C : 安全 D : 简单便捷
2、岩体结构按照不同块度、形状、产状的结构体构成不同类型可分为( )。
A : 整体结构、块状结构 B : 层状结构、板状结构 C : 碎裂结构、镶嵌结构 D : 散体结构 E : 层状碎裂结构
3、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有( )。
A : 岩体结构特征 B : 结构面性质和空间的组合 C : 岩石的力学性质 D : 地下水的影响 E : 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
随堂测试21
1、( )包括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多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A : 单因素岩石力学指标分级法 B : 多因素综合指标分级法 C : 定性与定量多因素指标相结合分级法 D : 组合指标函数法
2、围岩分级考虑的附加因素有( )。
A : 岩性 B : 地质构造 C : 地下水状态 D : 初始地应力状态 E : 软弱结构面
3、围岩分级考虑的基本因素有( )。
A : 岩性 B : 地质构造 C : 地下水状态 D : 初始地应力状态 E : 软弱结构面
随堂测试22
1、( )结构面特征是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
A : 破碎 B : 较破碎 C : 较完整 D : 极破碎
2、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按照岩石坚硬程度可分为( )。
A : 极硬岩 B : 硬岩 C : 较软岩 D : 软岩 E : 极软岩
3、按照岩体完整程度可划分为( )。
A : 完整 B : 较完整 C : 较破碎 D : 破碎 E : 极破碎
随堂测试23
1、下列( )不是新奥法的基本原则。
A : 少扰动 B : 紧封闭 C : 勤测量 D : 做支护
2、喷锚支护特点有( )。
A : 灵活性 B : 及时性 C : 密贴性 D : 深入性 E : 开放性
3、山岭隧道工程特点有( )。
A : 埋于地下,受工程和水文地质状况影响 B : 工作面少,长大隧道易为控制性工程 C : 施工环境差,施工可能使其恶化 D : 运输不便,供应困难 E : 一旦建成难以更改
随堂测试24
1、超短台阶法中上台阶长度仅为( )m。
A : 1-2 B : 2-3 C : 3-5 D : 5-7
2、全断面开挖方法的特点有( )。
A : 工序多 B : 开挖面大,便于机械化,进度快 C : 减少爆破次数 D : 干扰少 E : 地质适用范围较窄
3、新奥法的开挖方法中分部开挖法包括( )。
A :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B : 单侧壁导坑法 C : 双侧壁导坑法 D : 超短台阶法 E : 中隔壁法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