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1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壮族B回族C蒙古族D满族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小杂居,大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大杂居,大聚居D小杂居,小聚居
3.中华民族的含义是()
A主要指汉族B泛指中原地区各民族C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D只包括当代中国各民族,不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民族E既包括当代中国各民族,也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民族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三者的关系是()
A三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B三者互相联系,辩证统一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D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E民族互助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5.第一次完整提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6.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在于()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以共同语言为基础C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经济关系为纽带D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遗传特征
7.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
A国家消亡——阶级消亡——民族消亡B民族压迫彻底消灭——世界经济中心的形成——世界并同语言形成C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民族消亡D阶级消亡——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8.民族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共同的血缘B具有共同的语言C具有共同的地域D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E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9.民族的形成()
A大体要经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这样一些阶段B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确立初期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D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E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
10.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关系是()
A民族问题等同于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B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C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由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决定的D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民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E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其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历史上,秦以后中国在政治上统一的时期占三分之一,分裂的时期占三分之二。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凡是操同一语言的人们都必定是一个民族。
3.民族消亡是指一个民族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社会现象。
4.只要是不同民族成员之间所发生的问题,都应视为民族问题。
5.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彼此孤立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重要时期,它说明了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3.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何重要意义?
2、怎样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2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B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互相帮助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2.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赋予了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提出了()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互助
3.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在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方面开展的工作有()
A以法律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B进行了民族识别、确认工作,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C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项民族政策,D削除民族隔阂,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E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4.解决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B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D扩大对外开放
5.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政策B资金C教育D科技
6.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应当优先重点发展()
A民族教育B基础教育C高等教育D素质教育
7.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自治区有()
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E宁夏回族自治区
8.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和根本B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C它是实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它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国防的需要E它为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经验
9.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帮助的主要形式有()
A实行优惠政策B经济上的直接扶持C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D开展边境地区贸易E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0.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基石是()
A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B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C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建立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其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主要是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2.不仅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从本质上讲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也是一致的。
3.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赶上东部沿海地区。
4.西部大开发所说的“西部”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位于我国西部的地区。
5.民族教育指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开展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认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简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
4.如何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如何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3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蒙古语按谱系分类,属于()
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
2.在蒙古族中传播较广的宗教是()
A藏传佛教B小乘佛教C伊斯兰教D大乘佛教
3.民族语言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在于()
A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同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B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C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差别长期存在的表现和反映D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影响E民族语言文字是衡量民族先进与否的标志
4.民族风俗习惯虽各具特色,但仍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A民族性B群众性C传统性D地域性E变异性
5.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包括()
A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又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又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C在同一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又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又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E有在任何地方和场所传播宗教的自由
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是()
A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B是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C是以民族地区的政治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D是以民族地区的共同风俗习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7.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5月1日B1948年5月1日C1949年5月1日D1949年10月1日
8.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效力和地位()
A等同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高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低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具有与根本大法相同的法律地位
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A是党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B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D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E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10.《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以下法律地位和特征()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C是一部全国性的普通法律D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部门的核心法律。E是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法律化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其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由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通用汉语,因此,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总数少于民族数量。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文字消亡的时期。
3.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含义就是指,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或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选择权。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质上就是民族独立自治。
5.《民族区域自治法》是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内部的特殊法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2.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及其实质是什么?
3.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4.《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4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顺序组成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B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C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D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平行并列关系C审判监督关系D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条件是()
A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B有利于处理当地民族关系C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D参酌当地宗教信仰情况E参酌当地历史情况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党委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法院E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检察院
5.衡量民族区域自治程度高低的尺度是()
A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多少B民族自治地方人口的多少C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的大小D自治机关的行政级别的大小
6.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A拒不执行B暂缓执行C部分执行D变通执行E停止执行
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自治权有()
A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B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C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本地方的自然资源,D自主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E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8.正确处理隶属于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与当地民族自治机关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应当做到()
A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B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C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当地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规章D国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E非经自治机关同意,不得改变民族自治地方所属企业的隶属关系
9.《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1984年5月31日B1984年10月1日C2001年2月28日D1984年5月1日
10.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
A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B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C加快了民族立法的步伐D加大了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帮助
E加速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其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民族自治地方内,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比其他杂居、散居的少数民族享有更多的权利。
2.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和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具有权利和权力两重属性,也就是说它既是权利,又是权力。
4.《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了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及制裁制度。
5.目前,我国监督《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及其优点。
2.简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政治方面享有的自治权。
3.简述上级国家机关职责的主要内容。
4.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有何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上级国家机关在履行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指导和帮助职责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