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
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5
b12
c14
d13
试题 2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a民族
b部落
c氏族
d部落联盟
试题 3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自然因素
d文化因素
试题 4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试题 5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
a对口支援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西部开发
试题 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
a260多万人
b280多万人
c290多万人
d270多万人
试题 7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64%
b54%
c44%
d74%
试题 8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族类
b蛮夷
c夷狄
d夷族
试题 9
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
a6千多万人
b7
7千多万人
6千多万人
c1亿多人
d8千多万人
试题 10
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劳动力
c老龄化
d企业家
试题 1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壮
b满、回
c回、壮
d满、蒙
试题 1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部落联盟
b民族与阶级
c民族与氏族
d民族与部落
试题 13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政治协商制
c地方自主制
d中央集权制
试题 14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20多
c14
d8
试题 15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1/3
b2/5
c2/3
d1/2
试题 16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的问题上。
a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b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c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d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试题 17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互助与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与发展
d和平共处
试题 18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
a民俗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试题 19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试题 20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平等、团结、互助
试题 21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a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e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试题 22
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连锁反应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普遍性
e敏感性
试题 23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文化属性
d生物属性
e人文属性
试题 24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c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d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e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试题 1
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31个
b24个
c41个
d36个
试题 2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a一种突变
b民族的进化
c民族的发展
d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试题 3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
b变异性
c演变和发展
d传承性和变异性
试题 4
(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经济发展
b民族平等团结
c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试题 5
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自然力
b血统
c语言
d风俗习惯
试题 6
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伊斯兰教
c佛教和基督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试题 7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d理论和政策兼纳
试题 8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78年
b1987年
c1965年
d1954年
试题 9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c民族语言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试题 10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南朝
d春秋战国
试题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政治利益
c不同历史传统
d经济利益
试题 1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
a总政策
b基本出发点
c前提
d根本原则
试题 13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b民族群体之间
c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试题 14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
a团结
b互助
c和谐
d平等
试题 15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的问题。
a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发展
d民族之间矛盾
试题 16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
a政治发展
b文化教育发展
c社会发展
d经济发展
试题 17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进
b进化
c形成
d演变
试题 18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和灵活性
b继承性
c随机性
d一惯性
试题 19
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2000
b1000
c3000
d10000
试题 20
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以上民族共居。
a三个
b四个
c两个
d五个
试题 21
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
a民族自身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e社会因素
试题 22
少数民族干部是( )
a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b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c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d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e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试题 23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试题 24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
a社会生产
b外部交往程度
c内部交往程度
d地理位置
e社会分工
试题 21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
a.尊重
b.独立
c.发展
d.平等
e.使用
试题 22
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
a.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b.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c.民族间通婚情况
d.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e.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试题 23
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
a.生活
b.语言
c.血统
d.宗教
e.风俗习惯
试题 24
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
a.民族意愿
b.民族特征
c.就近认同
d.现实依据
e.历史依据
试题 21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a.资本主义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封建制度
d.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试题 22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 。
a.友好
b.协调
c.和睦
d.联合
e.融合
试题 23
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
a.共同经济生活
b.共同心理素质
c.共同文化
d.共同地域
e.共同语言
试题 24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
a.壮族
b.满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e.回族
试题 21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
a.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b.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c.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试题 22
当前,迫切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
a.专业结构
b.数量结构
c.年龄结构
d.分部结构
e.文化知识结构
试题 23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b.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
c.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试题 24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经济
b.民族
c.文化
d.地域
e.体质
试题 21
(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b.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c.加强民族团结
d.实行邦联制
e.实现民族平等
试题 22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b.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c.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d.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试题 2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e.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试题 24
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
a.民族自身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
e.自然因素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