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随机抽题 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各地区版本不同核对一致后下载。
点击支付下载即可看见答案
7850_言语交际(福建电大省开课)辅导资料
1、1989年出版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种,其中仅比喻下面就又细分了36种辞格。
对
错
2、词语锤炼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各具风格。
对
错
3、地域方言,指的是按地区划分的自成体系的方言。
对
错
4、地域方言是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具有不同的词汇特征的方言。
对
错
5、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写出了修辞学的专著《修辞学》。
对
错
6、汉语合成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具有相同语素的词常常构成一组同类词。
对
错
7、姜宗伦的《古典文学辞格概要》共收录了作者整理、归纳的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辞格22种。
对
错
8、孔子所说的文质兼备就是要做到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对
错
9、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对
错
10、修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辞格,一是对旧的辞格的革新。
对
错
1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
对
错
12、在诗歌创作中,词语锤炼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追求语音的和谐。
对
错
13、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陈望道的《修辞学》为标志的。
对
错
14、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改为肯定句)
15、请你初步阅读本课程主教材,制定一个简要的学习计划。
16、大雪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改为整句)
17、这样悲壮的故事,使我感动流泪。(改为否定句)
18、谁都不否认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改为肯定句)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人人都很佩服。(改为否定句)
20、她接待顾客热心,介绍商品耐心,细心解答问题,虚心听取意见。(改为整句)
2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改为短句)
22、为了及时送出情报,她女扮男装,深入敌后,克服重重困难;她又冒着硝烟炮火,不顾牺牲的危险,迅速抢救伤员。(改为整句)
23、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改为短句)
24、这部作品展现的生活画面广,开掘主题思想深,塑造人物性格活,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概括力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改为整句)
25、当我来到椰林蔽日,泉水叮咚的南国军港时,当我来到林海雪原,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巅时,我想到了日夜为国站岗的战士。(改为短句)
26、崛起与东北而又把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之下的辽太祖,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而推翻了辽朝建立金朝的金太祖,他们都应列入杰出人物的行列。(改为短句)
27、佛罗里达洲最高法院否决了佛罗里达州州务卿哈里斯于2000年11月15日提出的要求阻止在民主党选民占多数的棕榈滩等三个县重新进行人工计票的要求。(改为短句)
28、它不是开在阳春二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方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润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改为整句)
29、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的巨款。(改为短句)
30、简述修辞与言语交际的关系。
31、简述成语活用的方式。
32、简述词语锤炼的目的。
33、简述言语交际礼貌原则的准则。
34、请你初步阅读本课程主教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自学完《言语交际》课程和教育理论等内容。
二、学习时间
1、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7:30—8:00学习半小时。
2、每周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等网络资源,上网学习2个小时。
三、学习内容
1、理论知识。系统学习“修辞概说”,“词语的锤炼”,“言语的风格”,“言语交际艺术”等理论知识。 2、实践运用。系统学习 “句子的选择”,“修辞格的运用上、下”,“语体的运用”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四、学习形式
自学为主,函授为辅,遇到疑难问题上网查资料、讨论。
五、学习措施
1、每周坚持上网学习2个小时以上,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指导老师将同学们分别若干小组,并成立了以组长为核心的学习小组。有了学习小组既可以避免拉下功课,又可以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除了面对面的小组学习活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要通过看书、参加网上辅导、直播课堂、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进行学习,认真完成每门课的作业,积极参加小组讨论。
4、积极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
做作业和练习是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解决。还要及时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认识。
六、学习原则
1、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 学习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阅读理解、记忆过程及学习经验的积累。要全面、正确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是最有效的,其次就是同学之间对学习的内容展开认真的讨论,加深理解;再者就是自主学习。对于电大学生来说面授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有限的面授时间,老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和助学。而电大开设的网上课堂,同学们把自己在学的问题或者要求大家讨论的内容在在线论坛上进行讨论,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我要按照电大学期课程安排和老师的要求,圆满修完所学课程,希望通过电大的学习,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题 1
选出比拟句的一项( )。
A.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B. 谎言跑得再快,也永远追不过真理。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演出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试题 2
“巾帼不让须眉”包含着( )修辞格。
A. 借代 B. 暗喻 C. 通感 D. 博喻
试题 3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B. 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 C. 他好像睡着了。 D.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试题 4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他好像长得比我还高了。 B. 他一眨眼的功夫就上了房。 C.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试题 5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用的( )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拟人 C. 博喻 D. 暗喻
试题 6
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 。
A.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试题 7
选出双关的一项(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C. 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 D. 音乐教学ABC。
试题 8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这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借代 B. 双关 C. 借喻 D. 拟人
试题 9
“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博喻 C. 暗喻 D. 夸张
试题 10
陈寅恪赠罗家伦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其中包含了罗家伦的名字,这是运用了( )修辞格。
A. 顶真 B. 借代 C. 嵌字 D. 借喻
试题 1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运用了修辞手法( )。
A. 借喻 B. 借代 C. 博喻 D. 双关
试题 12
选出用了夸张的一项(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试题 13
下面用了对偶修辞格的一句是( ) 。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电影放完后,掌声雷动,将屋顶抬高了几寸。
试题 14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 )修辞格。
A. 双关 B. 拟人 C. 别解 D. .移接
试题 15
下面用了排比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C. 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D. 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试题 1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的,扔掉重做。( )
试题 1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去,山下的小湖,如同一面镜子,映着晚霞,闪着红光。( )
试题 1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试题 1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天空的乌云散了,月亮露出了头。( )
试题 2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我一口气读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
试题 2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试题 2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
试题 2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鹰,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都拿着枪瞄准。( )
试题 2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姚大婶笑起来说:这孩子,有你在旁边,木头人也逗活了,谁还会愁?。
试题 2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试题 2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这两位朋友是在十年前的这个季节长眠于南部边地的。
试题 2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 )
试题 2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树上黄鹂的婉转的歌声,就像清亮的泉水一样。( )
试题 2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老麦为了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 )
试题 3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
试题 3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
试题 3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见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 )
试题 3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
试题 3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 )
试题 3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半晌,我披着一身火红霞光从海边回来。
试题 3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杭州人家的习俗是吃粥人家的女儿一定要嫁到吃饭人家去的。
试题 3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人瘦的只剩下一根筋,还要动坏脑筋。( )
试题 3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试题 3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
试题 4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
试题 1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这句中用了( )修辞手法。
A. 移用 B. 别解 C. 拟人 D. 通感
试题 2
中国体育博物馆——叹为观止的“豆腐渣”工程,运用了( )修辞格。
A. 拟人 B. 反语 C. 双关 D. 借代
试题 3
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 D. 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
试题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 )手法。
A. 博喻 B. 夸张 C. .排比 D. 对仗
试题 5
“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鲁迅《风波》)用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衬托 C. 借喻 D. 回环
试题 6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用了( )修辞手法。
A. 衬托 B. 拟人 C. 借代 D. 借喻
试题 7
“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 主要用了( )修辞手法。
A. 借喻 B. 双关 C. 暗喻 D. 反语
试题 8
选出用了双关的一项( )。
A. 音乐教学ABC。 B. 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 C. 莲(怜)子心中苦。 D. 他喜欢泸州,我喜欢茅台。
试题 9
选出用了对比的一项( )。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D.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试题 10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句话包含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借喻 C. 借代 D. 对比
试题 11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手法。
A. 博喻 B. 对仗 C. .排比 D. 夸张
试题 12
“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 )。
A. 顶真 B. 反复 C. 仿拟 D. 回环
试题 13
选出借代的一项( )。
A.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梢。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D. 小辫子一扭身跑开了。
试题 1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对仗 B. 谐音双关 C. 借喻 D. 语义双关
试题 15
选出用了夸张的一项( )。
A.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大家都替他捏把汗。 C.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试题 1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有的作家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失败阿,便狠下决心,一辈子不再触电。
试题 1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
试题 1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中国人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而被狗咬。( )
试题 1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那古朴的叶片,那繁花,给我这不到几平方米的陋室带来一室春光,一室清香,一室暖意。( )
试题 2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
试题 2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 )
试题 2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轮满月象玉盘一样嵌在蓝色的天幕里。( )
试题 2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细高个儿准是也奇怪了,叫道:您是哪村的?。( )
试题 2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夏天的草原是一片碧琉璃。( )
试题 2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
试题 2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
试题 2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 )
试题 2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匪徒们走上这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路上,露出了马脚。( )
试题 2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 )
试题 3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 )
试题 3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试题 3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见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 )
试题 3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
试题 3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人瘦的只剩下一根筋,还要动坏脑筋。( )
试题 3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
试题 3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试题 3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老麦为了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 )
试题 3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半晌,我披着一身火红霞光从海边回来。
试题 3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我一口气读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
试题 4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
试题 1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他一眨眼就不见了。 B. 他好像走了。 C.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D. 杜鹃日复一日地唱着动听的歌。
试题 2
选出用了双关的一项( )。
A. 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B. 你撕得了信,撕不掉影响。 C.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D.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试题 3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借代 B. 借喻 C. 双关 D. 拟人
试题 4
“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空院别愁惊破梦,东栏井树夜啼鸦。”(高启)这首诗又可倒读为“鸦啼夜树井栏东,梦破惊愁别院空。纱袖翠笼寒雾薄,风残对烛一帘风。”这属于( )修辞格。
A. 拟人 B. 顶真 C. 回环 D. 博喻
试题 5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 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典故,同时又表现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决心。这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双关 C. 借代 D. 借喻
试题 6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手法。
A. 博喻 B. 顶真 C. .排比 D. 拟人
试题 7
选出夸张的一项( )。
A. 俩年轻女演员,一个是丹凤眼,一个是小酒窝,丹凤眼和小酒窝在众人的怂恿下一唱一和。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他有三天三夜没眨眼皮了。
试题 8
选出比拟句的一项( )。
A. 演出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谎言跑得再快,也永远追不过真理。 D.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试题 9
“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 )修辞手法。
A. 夸张 B. 博喻 C. 拟人 D. 暗喻
试题 10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手法。
A. 夸张 B. 博喻 C. .排比 D. 对仗
试题 11
选出用了夸张的一项( )。
A.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试题 12
下面用了排比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D. 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试题 13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这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借代 C. 双关 D. 借喻
试题 1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语义双关 B. 谐音双关 C. 借喻 D. .对仗
“试题 1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语义双关 B. 谐音双关 C. 借喻 D. .对仗
试题 15
选出用了夸张的一项( )。
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大家都替他捏把汗。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试题 1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那古朴的叶片,那繁花,给我这不到几平方米的陋室带来一室春光,一室清香,一室暖意。( )
试题 1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
试题 1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
试题 1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试题 2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树上黄鹂的婉转的歌声,就像清亮的泉水一样。( )
试题 2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匪徒们走上这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路上,露出了马脚。( )
试题 2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的,扔掉重做。( )
试题 2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试题 2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 )
试题 2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
试题 2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去,山下的小湖,如同一面镜子,映着晚霞,闪着红光。( )
试题 2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轮满月象玉盘一样嵌在蓝色的天幕里。( )
试题 2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这两位朋友是在十年前的这个季节长眠于南部边地的。
试题 2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
试题 3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细高个儿准是也奇怪了,叫道:您是哪村的?。( )
试题 3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姚大婶笑起来说:这孩子,有你在旁边,木头人也逗活了,谁还会愁?。
试题 3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 )
试题 3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
试题 3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天空的乌云散了,月亮露出了头。( )
试题 3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 )
试题 3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杭州人家的习俗是吃粥人家的女儿一定要嫁到吃饭人家去的。
试题 3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有的作家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失败阿,便狠下决心,一辈子不再触电。
试题 3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
试题 3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
试题 4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 )
试题 1
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试题 2
“巾帼不让须眉”包含着( )修辞格。
A. 借代 B. 暗喻 C. 通感 D. 博喻
试题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 )手法。
A. .排比 B. 博喻 C. 夸张 D. 对仗
试题 4
选出用了对比的一项( )。
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D.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试题 5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 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典故,同时又表现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决心。这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借喻 C. 借代 D. 双关
试题 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运用了修辞手法( )。
A. 借代 B. 双关 C. 借喻 D. 博喻
试题 7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手法。
A. 顶真 B. .排比 C. 博喻 D. 拟人
试题 8
下面用了对偶修辞格的一句是( )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 电影放完后,掌声雷动,将屋顶抬高了几寸。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试题 9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用了(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衬托 C. 借喻 D. 借代
试题 10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用的( )修辞手法。
A. 夸张 B. 博喻 C. 暗喻 D. 拟人
试题 11
选出用了双关的一项( )。
A. 莲(怜)子心中苦。 B. 音乐教学ABC。 C. 他喜欢泸州,我喜欢茅台。 D. 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
试题 12
选出借代的一项( )。
A.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梢。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小辫子一扭身跑开了。
试题 13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他好像睡着了。 B. 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 C. 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D. 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试题 14
中国体育博物馆——叹为观止的“豆腐渣”工程,运用了( )修辞格。
A. 借代 B. 拟人 C. 双关 D. 反语
试题 15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句话包含了( )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拟人 C. 借喻 D. 借代
试题 1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夏天的草原是一片碧琉璃。( )
试题 1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中国人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而被狗咬。( )
试题 1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鹰,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都拿着枪瞄准。( )
试题 1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姚大婶笑起来说:这孩子,有你在旁边,木头人也逗活了,谁还会愁?。
试题 2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
试题 2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
试题 2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 )
试题 2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
试题 2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老麦为了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 )
试题 2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 )
试题 2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天空的乌云散了,月亮露出了头。( )
试题 2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的,扔掉重做。( )
试题 2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 )
试题 2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 )
试题 3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
试题 3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杭州人家的习俗是吃粥人家的女儿一定要嫁到吃饭人家去的。
试题 3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轮满月象玉盘一样嵌在蓝色的天幕里。( )
试题 3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见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 )
试题 3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 )
试题 3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试题 3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有的作家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失败阿,便狠下决心,一辈子不再触电。
试题 3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
试题 3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
试题 3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我一口气读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
试题 4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人瘦的只剩下一根筋,还要动坏脑筋。( )
试题 1
“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空院别愁惊破梦,东栏井树夜啼鸦。”(高启)这首诗又可倒读为“鸦啼夜树井栏东,梦破惊愁别院空。纱袖翠笼寒雾薄,风残对烛一帘风。”这属于( )修辞格。
A. 顶真 B. 博喻 C. 回环 D. 拟人
试题 2
“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 主要用了( )修辞手法。
A. 双关 B. 反语 C. 暗喻 D. 借喻
试题 3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杜鹃日复一日地唱着动听的歌。 B. 他好像走了。 C.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D. 他一眨眼就不见了。
试题 4
“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鲁迅《风波》)用了( )修辞手法。
A. 回环 B. 借喻 C. 衬托 D. 拟人
试题 5
选出夸张的一项( )。
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他有三天三夜没眨眼皮了。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俩年轻女演员,一个是丹凤眼,一个是小酒窝,丹凤眼和小酒窝在众人的怂恿下一唱一和。
试题 6
选出双关的一项( )。
A. 音乐教学ABC。 B.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
试题 7
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 C. 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试题 8
选出用了双关的一项( )。
A. 你撕得了信,撕不掉影响。 B.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 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D.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试题 9
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
A.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他一眨眼的功夫就上了房。 D. 他好像长得比我还高了。
试题 10
陈寅恪赠罗家伦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其中包含了罗家伦的名字,这是运用了( )修辞格。
A. 借喻 B. 借代 C. 顶真 D. 嵌字
试题 11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 )修辞格。
A. 双关 B. 别解 C. 拟人 D. .移接
试题 1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这句中用了( )修辞手法。
A. 通感 B. 别解 C. 移用 D. 拟人
试题 13
“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 )。
A. 仿拟 B. 顶真 C. 反复 D. 回环
试题 14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A. 借喻 B. 拟人 C. 双关 D. 借代
试题 15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用的( )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暗喻 C. 夸张 D. 博喻
试题 1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试题 1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
试题 1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后半晌,我披着一身火红霞光从海边回来。
试题 1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那古朴的叶片,那繁花,给我这不到几平方米的陋室带来一室春光,一室清香,一室暖意。( )
试题 2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
试题 2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树上黄鹂的婉转的歌声,就像清亮的泉水一样。( )
试题 2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这两位朋友是在十年前的这个季节长眠于南部边地的。
试题 2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细高个儿准是也奇怪了,叫道:您是哪村的?。( )
试题 2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
试题 2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试题 2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鹰,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都拿着枪瞄准。( )
试题 2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远远望去,山下的小湖,如同一面镜子,映着晚霞,闪着红光。( )
试题 2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试题 2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中国人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而被狗咬。( )
试题 3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
试题 31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匪徒们走上这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路上,露出了马脚。( )
试题 32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夏天的草原是一片碧琉璃。( )
试题 33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姚大婶笑起来说:这孩子,有你在旁边,木头人也逗活了,谁还会愁?。
试题 34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
试题 35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试题 36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
试题 37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 )
试题 38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天空的乌云散了,月亮露出了头。( )
试题 39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 )
试题 40
指出该句使用的辞格:杭州人家的习俗是吃粥人家的女儿一定要嫁到吃饭人家去的。
20、(分析以下语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何等动人的篇章!这些是人类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雪岭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这些数学公式也是一种世界的语言。
21、(分析以下语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桃树、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22、琥珀在地下埋怨,它空有美丽的容颜。煤炭在地下埋怨,它空有炽热的情感。只有种子不埋怨,顽强地顶破地面!或成长挺拔的红松,或长成俊逸的云杉。
23、葡萄呢, 就更加绚丽多彩, 那种叫水晶 的, 长得长长的, 绿绿的,晶莹透明, 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而那种叫红玫瑰的, 则紫中带亮, 圆润可爱, 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24、(分析以下语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爱情,你是我沙漠里一串驼铃,你是我雾海中一座灯塔,你是我的梦想和童话。
1、谈谈对修辞的认识。(不少于三百字)
2、请运用语境的制约功能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英国一个朱明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因为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好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戴安娜终于在百忙之中赶来,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她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3、简述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4、请运用语境的制约功能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班人看来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我对这个剧院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我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5、请运用语境的制约功能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拥有96万职工的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被评为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请他谈谈感想时,他说:任何荣幸、成功、兴奋都是短暂的,我看重的是前面的任务和挑战。
6、请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2002年6月,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都那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是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到:在这里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是事实,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
7、请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几年前,某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有一个征婚栏目《今晚有约》。一次,银屏上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在河边垂柳绿荫的平坦小路上,一位未婚大龄男子,在电视上迎着观众一跛一跛地晃过来,屏幕上慢慢淡出他的年龄、职业、住址……此时,音乐响起,是轻快抒情的四小天鹅舞曲,再衬托以女主持人深情的画外音:他,平时热爱文学。闲暇时还挥笔赋诗,诉说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经历……
8、简述文艺语体的特点。
9、简述书面语体的特点。
10、简述主持语体的特点。
11、请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综合分析下面这段话。 电影《与往事干杯》里有个叫肖蒙的女孩子,平时不卑不亢,学习很好,在师生中印象不错。有一天,正在上课,有人推开教室门问:谁叫肖蒙?还没等肖蒙回答,这人又接着说:你爸和你妈离婚了,你爸给你送生活费来了,下课到办公室去取。说完走了。这时全班交头接耳,肖蒙涨红了脸,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12、简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区别与联系。
13、谈谈对言语艺术的认识。(不少于三百字)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